<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市内要闻

        为了乡村振兴更多"很好的样子"——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发布日期:2023-03-07 09:29文章来源: 绵阳日报
        字体:【    】 打印

        立春过后,麦苗逐渐返青,春季田管在绵阳田间地头火热拉开。

        平武成都行,梓潼西安行,绵阳“农特产”走俏当地;三台县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里,麦冬郁郁葱葱,机械化采收、烘干淘洗设备一应俱全,只待下月丰收;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羌寨(石椅村),趁着春光明媚,道路拓宽、民宿改造等,正如火如荼进行……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基层干部群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发展思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担起如山之责

        粮食总产230.8万吨大灾之年夺丰收

        在绵阳,谈农业,粮食生产是第一位。作为农业大市,粮食生产既是绵阳的优势,又是必须担起的如山之责。

        绵阳粮食总产量公布:2022年,全年粮食生产播面619.8万亩,总产230.8万吨;大豆播栽34.1万亩,较上年增加6.34万亩,实现大灾之年夺丰收。

        回顾去年,粮食生产面临重大挑战:疫情散发、农资价格高位运行,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来袭。绵阳粮食产量风雨不动,得益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精准发力。我市始终把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举全市之力打造在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绵阳片区。

        去年年初,省上明确要新增推广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其中,绵阳承担17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示范任务,实际完成23.06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藏粮于地。建设“天府粮仓”,离不开粮田,去年,我市基本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编制,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圆满完成2021年度34.0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向丘陵、山地挖掘产粮潜能。

        藏粮于技。去年年底,我市举办首届川北地区种业创新科技成果发布会,组建三大种业创新联盟;“泰优粤禾丝苗”“深两优粤禾丝苗”2个水稻新品种分别荣获四川省首届“稻香杯”丰收奖一等奖和优质奖;农田里农机驰骋,从种到收农民当起“甩手掌柜”,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56.69%。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民种田挑起了“金扁担”。

        延伸产业链条

        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传统农业华丽变身

        每年3至4月,在“涪城麦冬”核心种植区——芦溪镇的麦冬地里一片忙碌。隆隆的机声不绝于耳,一株株麦冬苗正通过机械采挖出土,落入一旁的车斗内。

        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麦冬,得益于市场行情,一亩麦冬,种植户可增收千元左右。

        从种到收,麦冬旅途刚刚走完第一步。在距离麦冬种植区几公里外,四川领旗食品有限公司内,工人们则将麦冬须根的精深加工食品进行打包装箱。依托2019年四川省通过的麦冬须根可以作为食品综合开发利用政策,麦冬摇身一变,成为“唛咚润汇膏”、膨化麦冬产品,价格翻了几倍。

        延伸产业链,打开了绵阳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步的“总开关”。

        2022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现代农业园区“一园一策”提升行动,围绕“23610”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对28个市星级以上园区产业基地、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等薄弱环节进行提档升级,落实财政资金15.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8.6亿元、金融资金7.7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建设麦冬、厚朴、水产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基地。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价值链不断提升,摇身一变成“土特产”,畅销市场。

        先后打造“绵州珍宝”“羌食荟”“文昌贡”“梓乡情”“江山有物”“嫘之味”等市县区域公用品牌;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626个,“北川苔子茶”入选省级“川字号”优秀农产品品牌荟萃,“代代为本”“台沃”入选全省农业企业品牌目录。

        借力“绵品出川”系列活动,22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80个系列产品参展,实现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9487.8万元,签订正式合同107个、签约金额达12.87亿元,“绵阳造”农产品真正叫响品牌……

        农村宜居宜业

        实施环境提质行动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走进北川石椅村,一幅羌风羌韵浓郁、自然风景秀丽的田园式新农村景象呈现在眼前。每逢节假日,游客熙熙攘攘,不少人慕名来此体验乡村慢时光。去年,石椅村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

        “我们定期举办赏花采茶节、瓦尔俄足节暨枇杷节李子节等节庆活动,打造‘进羌寨、住羌居、品羌宴、赏羌舞’等游乐项目。”当地负责人说,还建成了果园游步道,打造2处农产品小集市,打造全域全季特色游,开发羌绣、手工苔子茶等非遗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购买。

        贯通产和销、融合农文旅。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扎实开展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

        走在绵阳乡村,处处可以感受到干群齐心协力美化环境的干劲和激情,通过坚持“市统筹、县负责、镇村主体、群众参与”,以村社“五清”为重点,我市不仅打造高颜值、高品质的新时代城乡面貌,更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擦亮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128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防治“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基本实现;长江“十年禁渔”令行禁止……

        一个个干净整洁、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城里人向往的好地方。

        记者 李灵越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