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弱提质 推动绵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专访市教体局局长王永昭
在日前举行的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围绕“打造成渝副中心”这个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作了详细阐述和具体部署。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把握和打造“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中的教育部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和谋划?近日,记者对话了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体局局长王永昭。
记者:此次读书班集中“充电”,有何学习感悟?
王永昭:4天的读书班学习时间非常充实。我认为主题报告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牢牢把握绵阳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擘画了绵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引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推进现代化绵阳建设的行动纲领。
报告系统论述了“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战略构想,特别是对建设“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作了全面部署,在绵阳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记者:建设“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绵阳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王永昭:绵阳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绵阳的一张闪亮“名片”。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375所。学前毛入园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均居成渝地区前列。
为了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全市深化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分片联动集团化办学或建设优质学校发展共同体,建成办学集团或共同体25个,学区47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2所,新增学位7920个;制定实施了《绵阳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稳步推进5所学校“民转公”,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517家减至26家。
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进程中,我市2022年打造市级优势特色专业20个、科研实训示范基地10个。2所学校获批四川省2022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专业),2所学校、3个专业分别进入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名单、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
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是,目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全市没有一所“双一流”高校、没有一个“双一流”学科,也没有一所教学研究型高校。
记者:对于“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的战略目标,绵阳教育确立了怎样的发展路径。
王永昭:目标已经锚定、号角已经吹响。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再提升计划。开展名校长名师倍增行动,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招引,力争名校长、名师总数实现翻番。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县域全覆盖行动,全面提升示范幼儿园总数和保教质量。开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行动,优化布局调整、深化学区化治理和集团化办学,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开展普通高中高原高峰行动,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持续巩固扩大普通高中教育在全省的领先优势。
二是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扩容提质计划。开展外引内扩行动,持续扩大职普融通招生规模,推动职业教育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双提升。开展减弱增优行动,调整优化职教专业设置,新增一批服务“五市战略”和成渝副中心建设战略部署的新兴产业专业。开展融合融汇行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推进名专业、名校、名实训基地“三名工程”建设,扩大校企联合开设冠名班、订单班的规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园区。
三是大力实施高校提质培优计划。开展高校提档升级行动,推动在绵高校“双一流”“双高”建设,着力提高在绵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提高在校生人数。开展科教协同育人行动,鼓励在绵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吸引更多知名高校入驻“云上大学城”。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共建共享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开展留绵就业促进行动,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绵阳发展。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全市教体系统将全力以赴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更多更新的教育力量!
( 蒋强 记者 蓝怡)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