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调查征集

        《绵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公众意见征求

        2021-12-24 00:00 至 2021-12-31 00:00 状态: 已结束 点击次数:17230


           绵阳市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绵阳市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图


           绵阳市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分布图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

        《绵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充分衔(承)接国家、省、市重要文件和规划,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系统解决绵阳市生态核心问题为导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合理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目标任务,科学部署和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

        二、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成效

        “十三五”以来,绵阳市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上,取得了显着成效。全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下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绵阳、筑牢涪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北川县、盐亭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规划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重大战略要求,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保障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着力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绵阳。

        四、总体布局

        (一)生态修复格局

        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生态功能、用地类型、自然条件、生态区位、资源禀赋、景观变化及社会经济差异性,构建绵阳市“一屏、一带、两网、四区、多点”的总体生态修复格局。

        一屏:山区生态屏障。发挥山区整体生态屏障作用,加强生态保育修复,强化山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一带:沿贯穿全域的涪江构建“涪江沿岸生态带”。两网:即生态廊道网络与水系网络。依托生态节点、自然保护地构建连通生态廊道,依托水网,构建滨水空间网络,保护自然水体。四区:即水土涵养与保持功能区、农林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平原城镇发展生态经济区。多点:以自然保护地为主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源地。

        (二)生态修复分区

        基于生态修复格局,以重点流域和主要山脉为基础单元,突出自然地理完整性和生态系统连通性,落实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一、二级分区,划分绵阳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绵阳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延续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共划分岷山-岷江高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Ⅲ-2),岷山-涪江中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Ⅲ-3)等4个一级分区。绵阳市二级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在不突破一级保护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共划分涪江—安昌河人居环境提升与水土流失防治区、涪江—凯江人居环境提升与水土流失防治区、涪江—平通河人居环境提升与水土流失防治区等19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

        (三)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根据绵阳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结果和绵阳市生态问题识别诊断情况,充分结合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调整细化市域范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绵阳市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主要包括岷山高寒山地森林抚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山地水源涵养与森林抚育修复区等8个。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总面积约14567.73平方千米,占绵阳市国土空间总面积的77.89%。

        五、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结合修复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各片区优先设置的任务,因地制宜地实施生态系统质量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与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整治与修复等5项任务。

        (二)重点工程

        按照确保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要求,以重点区域为指引,以推动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导向,在涪江、平通河、白草河、通口河、梓潼江、龙门山、岷山、河谷平原等区域,落实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目标任务,谋划布局全市13个重点工程(因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重点项目存在动态调整的可能),合理安排工程时序。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宜湿则湿等原则,解决区域突出生态问题、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碳汇能力,充分发挥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综合效益。

        六、综合效益

        生态方面,将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恢复湿地面积,筑牢涪江上游主要水系、农业生产和气候调节的生态屏障,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人居环境和生态条件持续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11.80方千米公里,有效维护涪江流域水生态安全,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环境明显好转,野生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稀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有害生物得到控制,病虫害影响范围和程度减小,有害生物频发重发的态势得到减缓。

        经济方面,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当地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6.35万公顷,修复污染耕地约1410.6公顷,新增林地约3.5万亩,年均可增加碳汇约3819.64万元。在解决当地粮食安全问题的前提下,提供大量有用的土地储备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推进当地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链的升级,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社会方面,有利于树立生态意识,形成全社会动员,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预期完成农村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两百余个,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风貌,建设美丽乡村,增加全市人民幸福感。

        七、建议意见反馈渠道

        本公示期限自即日起七天内,如有意见与建议,请在公示期内以署名书面形式告知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或电话提出意见。

        联系人:杨蕊萍

        电话:0816-6339031

        结果反馈

        征集期间未收到意见建议。


        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