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兴兰是北川开坪乡一位普通的羌族农家妇女,今年41岁,因为从小家里很穷,她尤其羡慕别人家养着成栏成栏的母猪,“长大以后,我也要养猪,养得比别人都要多、都要好。”这是深埋在龚兴兰心灵深处的一个儿时梦想。
长大后的龚兴兰,遵从着内心的渴望,和丈夫一起筹资近50万元,建起了北川禹里DLY种猪繁育场,当年,养猪场出栏商品猪400头,小有盈利。
2008年4月,心中有着强烈“养猪梦”的龚兴兰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养猪规模,她好不容易说服了丈夫,将自家建房的钱和四处筹措的一大笔钱一猛子砸进了养猪场,“增建圈舍1000平方米,还请来专家,为猪舍装置了沼气设施” 龚兴兰的语气显得特别激动。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5月12日下午,就在她满怀憧憬去县城付饲料款的途中,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了她一记沉重的打击,她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一口气跑回猪场,“养猪场的猪死了100多头,猪圈全毁了,损失惨重。”龚兴兰心疼地说。
天灾躲不过,还好人在。龚兴兰想不了太多,她边流着泪,边和丈夫与时间赛跑,赶紧将剩下的猪迅速往山上赶,避过堰塞湖,尽力减少损失,乐观的龚兴兰和丈夫引着猪群在山头坚持了40多天,直到大水退去,她说:“家里没人遭难,还能保住200多头猪,已经不错了。“
豁达的龚兴兰并没有因为地震、堰塞湖的侵袭放弃她的“养猪梦”,震后,她卖掉了一部分母猪,回收了17万元;紧接着,她又成为绵阳市政府首批23名获YBC扶持的创业青年之一,有了创业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并获得7万元无息贷款,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又点燃了她的创业激情,她和丈夫兴冲冲地返回禹里清理猪场,重建猪圈。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龚兴兰和她的丈夫奔波于购买材料,维修猪场的日日夜夜,2008年9月,北川连降暴雨,9月24日一场特大泥石流,再一次无情地把猪场淹没了,“淹得只剩下57头种猪,那些天,我真的支持不住了,把我残留的一点希望都淹灭了。”龚兴兰欲哭无泪。
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打击,生命通道堵塞,饲料供应不上,一气之下,龚兴兰决定宰猪,再也不养猪了,“拿起刀宰杀第一只猪时,发现猪肚里还有小猪仔,我的心又软了。”龚兴兰觉得她生性是一个对猪有特别感情的人,她说:“就像刘欢唱的歌词那样,不过就是从头再来,我的养猪梦不能放弃。”
养猪要继续,但猪场必须换址。龚兴兰决定把大山深处的猪场搬出来,另觅适合的猪场。为了寻觅新猪场,龚兴兰的鞋磨破了四五双,“家里人都劝我放弃,只有心疼我的姐姐听见我说梦话都在为找猪场犯愁,怕我急得走火入魔,才帮着一起寻觅。”龚兴兰说,“最后,还是姐姐帮我觅得了现在的猪场。”
5月10日,记者参观了龚兴兰的新养猪场,位于北川新县城永昌镇常乐村,取名“震兴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顾名思义,地震后养猪事业要振兴,更要兴旺。
2009年3月,龚兴兰朝着自己的“养猪梦”又一次出发了,通过贷款、借钱等各种途径,投资500多万元,新建起了一个占地66亩的大型生态养猪场,她的家也安在了猪场旁边,坚强的龚兴兰略带愧疚地说:“当年,我执意把家里建房的钱投在养猪场,一场地震全给震没了,现在我们没住房,只能以猪为伴,这次我跟老公承诺,3年后一定会赚了钱给他建房。”
一排排蓝顶白墙的场房整齐地坐落在田野间,养猪场有两个大的猪舍,一个大猪舍又分为8个猪圈。龚兴兰说:“我用发酵饲料喂养肥猪,不添加微量元素和抗生素,猪肉确保绿色环保。”
目前,龚兴兰的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1万头,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她不仅自己养猪,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向附近农民半价提供种猪,进行养猪技术指导,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他们共同致富,合作社现有160户社员。
开坪乡的养猪户李福翠在地震中损失巨大,相同的悲惨经历,让龚兴兰心生同情,她把李福翠纳入自己合作社,给她提供种猪,请专家传授她全新的养殖技术,如今,李福翠家的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
龚兴兰的目标远大,她说:“我梦想全国各地的大小超市都卖我养的猪,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北川的绿色品牌猪肉。”
为了圆儿时的一个“养猪梦”,龚兴兰和她的丈夫每天都忙碌在养猪场,地震震不垮她的梦想,却让她更加坚定了养猪致富的道路,前年夏天,龚兴兰的儿子李阳被成都一所大学录取,读的正是畜牧专业,龚兴兰欣慰地笑说:“我们家就认准这条路,永不放弃。(记者 茹希佳 党柏峰)